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|南锣鼓巷的新生

2018-02-24 17:05:38  北京日报    参与评论()人

来源标题:南锣鼓巷的新生

窄窄的过道中,9个人站成三四排,习近平总书记在最中间儿。由于太过拥挤,4位居民的脸没露全。

那是2014年2月25日,总书记到北京视察。在南锣鼓巷,他走进雨儿胡同30号院,与街坊们嘘寒问暖。四年过去,当年拍照的地方,两处违建拆了,房顶的“蜘蛛网”隐身了,小院儿敞亮了,还搭起了葫芦架。大家说,总书记要是再来,20个人合影也站得下。

雨儿胡同,是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。

总书记说:“背街小巷是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的,城市管理要向街巷胡同延伸。”四年来,北京老城区以南锣鼓巷四条胡同为试点,开展了精细化管理实践,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发展之路。

雨儿“瘦身”,又见老巷幽宅静树依

“那天,我就站在这个位置,和总书记合的影!”回想起四年前总书记来雨儿胡同,庄保仍十分激动。那张照片正是在庄保家门口的过道上拍下的。当日,庄保只有16.7平方米的家里,习总书记坐在折叠沙发上,和老街坊们拉家常。

如今,庄保脚踩的地方,已经不是他家的外墙根儿了。拆了两间自建房后,只剩下地基,地面还铺着瓷砖。庄保家对面和隔壁的自建房都拆了,居民在院里搭起葫芦架,老邻居们坐在太阳下聊着天,仿佛回到了庄保小时候的胡同大院。

“如果能再见到总书记,我想跟他说,当时您惦记的事儿,现在都解决了!南锣鼓巷安静了,老城风貌又回来了,我们也搬进了新楼房!”庄保满足地说。

这一切,得益于南锣鼓巷的修缮整治。总书记视察之后,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福祥、蓑衣、雨儿、帽儿四条胡同为试点,从功能疏解、风貌保护、民生改善、环境提升等方面入手,在保持原有居住功能不变的前提下,于2015年8月启动了修缮整治项目。项目涉及662户居民、85个院落。

1234...全文 8 下一页

相关报道: